万年历
小学教育(专科) --------------------------------------------------------------------------------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学类)2000年课程说明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一、必修课程 1. 邓小平理论概论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其中电视课24学时(系98版音像教材,可供教师参考),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深刻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掌握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增强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立志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社会主义中国在新时期的外交战略、“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2.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录音课18学时,开设一学期。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要求:明确处于小学学习阶段的儿童的心理发展对教育实践的意义,以及小学教育面临的实际的心理学任务,使学员确立科学的儿童观和科学的教育观,并根据所学的理论总结和指导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本课程从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角度探索儿童教育的规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的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围绕发展是教育的依据和结果,教育是发展的动因这两个主题,阐述了儿童的社会化和个性化过程,儿童在认知发展和个性发展中的基本特征、个体和群体差异,以及基本的应对策略;阐述儿童的学习风格和教师的教学风格,以及儿童的学习差异与教师的教学差异的关系;阐述学习的准备,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发展和教学的测量等问题。 3.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录音课9学时,开设一学期。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的要求是:理解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主要区别和内在联系,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况,认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阐述人文社会科学的具体内涵、内部结构和历史脉络;近现代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哲学、历史学、文艺学以及经济学、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重要突破;阐述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主要趋势,人文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关系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4. 自然科学基础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自然科学基础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与小学教材、教学以及课外活动有关的自然科学知识,扩大知识面,能兼教小学自然常识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及与之有关的科技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5. 现代教育思想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现代教育思想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是:了解现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以及重要的学校教育及其他教育形式的新认识,理解教育思想发展的客观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和教育基本原理发展线索,掌握现代西方和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实践的发展及一般理论研究成果在学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简介中外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及当代教育思想的主要流派,分析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理论依据,讨论我国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思想、新思路和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及其实践运用的前景。 6. 教育研究方法 本课程5学分,课内90学时,其中录音课20学时,开设一学期。 教育研究方法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意识,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初步具备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内容:确定研究课题的方法,教育科研的设计,文献法与内容分析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研究假设的统计推断,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研究报告的撰写和研究的评价。 7.阅读与写作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开设二学期。 阅读与写作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将现代阅读理论与写作理论有机整合、贯通,是一门体现当代课程改革精神的综合性、应用性、基础性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学习和了解现代阅读的基本理论与写作基础理论,了解和掌握各类文章的特点和基本的文章阅读方法与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水平。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阅读与写作的基本理论及意义,懂得阅读与写作的内在关系,了解阅读心理与写作心理,初步掌握阅读的基本规律、特点与方法,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掌握各类文体的基本特点、写作方法和文章的修改与评改方法。 8. 现代教师学导论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现代教师学导论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的要求是:了解现代教师的职业特点,理解并具备现代教师的职业道德、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认识现代教师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阐述现代教师的职业特点、历史使命、地位和作用;阐述现代教师的职业道德、基本素质(包括适应时代的教育理念、宽广深厚的知识背景、教育教学技能、课堂教学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更新知识和创造的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人格魅力、身心素质等),以及现代教师继续教育的任务;同时介绍国际视野下的教师现状和未来发展。 9. 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 本课程7学分,课内136学时,其中录像课20学时,开设一学期。 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了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和改革意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文本、图表和演示文稿的制作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上网和制作简单网页的能力,初步具备把计算机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的能力;了解教育传播理论、教学媒体理论和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能正确选择教学媒体和在教学中的使用方法,了解教学软件制作技术;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会进行课程设计;为提高教学技能,使教学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信息技术概述(概念、地位和作用);计算机文化、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windows);办公应用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或wps2000);网络知识和相关软件(internet explorer、frontpage);教育技术概述(概念、简史和方法);教育传播理论和教育媒体理论;教育媒体(宏观、中观、个人);教学设计(理论、过程、方法);教育媒体应用实验。 10. 美学与美育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电视课时12学时。开设一学期。 美学与美育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的要求是: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美学理论与美育理论知识,形成并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塑造能力,具备初步的美育技能,从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施美育。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美学构成与美育构成,美的本质、美的形态、美的基本范畴、形式美、门类艺术的美、教学活动的美,美育的任务、方法与途径,青少年审美发展,教师的审美修养等。 二、限选的课程 1. 高等数学(b)(1)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一学期开设。 高等数学(b)(1)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限选课。通过学习,使学员掌握一元微积分的基本理论,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基本的解题技巧和方法,为后继课程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函数、极限、导数与微分、不定积分与定积分。 2. 基础英语(1)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一学期使用。 基础英语(1)是小“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限选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正确的英语语音、语调,能流利地朗读所学课文,掌握和运用基础英语语法及500个左右词汇,包括约50个常用句型和30个常用短语,能借用词典阅读浅易英语读物。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基础英语语法及500个左右词汇,包括约50个常用句型和30个常用短语。 三、选修a类(统服) 1. 中国古代文学 本课程8学分,课内学时144,其中电视课36学时,录音课18学时,开设一学年。 中国古代文学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基本掌握古代汉语以及有关文化知识,提高阅读、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和语言修养。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作品选和理论知识两部分,比例约为4:1。作品选部分有说理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骈文、诗、词、曲、短篇小说等各种文学体裁,不求面面俱到,也不强调各时期的比例;理论知识部分,以文学知识为主,适量介绍古代汉语、古代文化等知识,有些知识安排在作品选的注释、习题中,可不受上述比例限制。 本课程与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中国古代文学(1)(2)(3)课程不同,授课对象是小学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所不同。 2. 中国通史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开设二学期。 中国通史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选修课。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中国的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从边疆危机到瓜分危机;戊戌维新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抗日战争;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立与巩固;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历史性的转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 中国现当代文学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电视课36学时,开设一学期。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选修课。本课程的要求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概括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和主要成就,选读各个历史时期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提高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析能力。 本课程主要内容:“五四”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文学;新时期文学;港台文学。其中文学史知识与作品选读部分的比例约为1:3。 4. 现代汉语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小时,其中电视课18学时,开设一学期。 现代汉语是教育学科小学师资教育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的基础知识,提高对汉语的理解水平,提高运用现代汉语知识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汉字结构,汉字规范化、标准化;词汇的构成、发展和规范化;词类,短语,句子,复句,句群;语言表达中的修辞方式。 5. 文艺理论基础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电视课18学时,开设一学期。 文艺理论基础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文艺理论知识,提高理解、鉴赏文艺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以文学为主,兼及书画、音乐、影视各类艺术,鉴赏部分比重较大。 6. 儿童文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开设一学期。 儿童文学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小学教师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能编写一般的儿童读物。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训练小学教师独立分析儿童文学作品,学习儿童文学的理论知识和创作儿童文学作品。作品分析、创作练习和理论知识学习的比例约为4:1。 7. 外国文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外国文学是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学史的基本知识,提高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分析及鉴赏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简明系统地介绍外国文学的发展过程,重点介绍从古代至现代各个历史时期欧美主要国家的文学发展的基本状况和特点,并简析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从目前实际出发,简要介绍亚非文学。 8. 创新教学 本课程3 学分,课内学时54 ,录像4学时。 创新教学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当前中小学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教学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教学创新能力,变传统教学为创新性教学。使教师的教学更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社会责任感,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培养适应新世纪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绪论—创新教学的时代意义;教学创新与素质教育;教学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创造性思维与教学创新;创新型教师的教学特色;创新型学生的学习特色;创新教学环境。 9. 基础英语(2)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144,其中电视课时30,一学期使用。 基础英语(2)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限选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初步掌握和运用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达到小学师资应具备的整体知识、文化水平和相应的业务素质。熟练掌握1200个左右词汇,认知2000—2500个英语单词,包括约300个常用句型和短语,能借用词典阅读浅易英语读物。了解两种语言的差异。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基础英语语法及2000—2500个英语单词,约300个常用句型和短语。 四、选修b类 1. 物理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电视课9学时,开设一学期。 物理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的要求是: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近代物理的概况、物理学的体系和结构,物理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加深理解小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深理解小学教学中与物理有关的内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培养和提高认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力学、热学、电学、光学、近代物理等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其中力学和电学为重点),物理实验。 2. 化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电视课9学时,开设一学期。 化学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的要求是: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初步学会实验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小学教学中与化学有关内容的理解,培养学习化学的方法和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大气和水,液体和胶体,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电离理论,物质结构基础和元素周期律,重要的无机物和无机化学工业,有机化学和人类生活,化学与环境保护、材料、能源,化学实验。 3. 生命科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电视课9学时,开设一学期。 生命科学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的要求是:掌握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概况及生命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加深对小学教学中与生命科学有关内容的理解,培养学习生命科学的方法和运用生命科学知识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生命的基础,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生存、调节、延续和进化,生物与环境以及有关的生物科学新发展,生物实验。 4.地球科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地球科学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选修课。本课程的要求是: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地表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特征、分布和发展演变规律;加深理解小学教材中有关内容,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开展天文、地质、地理和环境等方面课外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地球科学的分科体系与特征;宇宙和天体、太阳系、银河系、恒星、行星和卫星、彗星;宇宙与地球;地球的形状及运动,地球的构造与理化特征;大气结构及气象要素,天气和天气系统,气候和气候变迁;地壳与地壳运动,地壳演化,地表形态与发展;地球上的水与水量平衡;生物圈与土壤圈层;地球表层的综合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区域发展战略与国土开发;环境保护与治理。 5. 现代科学技术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现代科学技术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选修课。本课程的要求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使学生开阔眼界。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信息科学、生物工程、激光技术、航天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基础知识及科学成就。 6. 数论初步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一学期开设。 数论初步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通过学习,使学员掌握整除理论和同余理论,学会解简单的不定方程和同余方程,指导小学数学教学。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整除、不定方程、同余、数论应用问题选讲。 7.高等数学(b)(2)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一学期开设。 高等数学(b)(2)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选修课。通过学习,使学员掌握线性代数和向量代数,指导小学数学教学。 8.高等数学(b)(3)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一学期开设。 高等数学(b)(2)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选修课。通过学习,使学员掌握数据描述、概率、随机变量及分布、均值和方差统计推断,指导小学数学教学。 9.离散数学初步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一学期开设。 离散数学初步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小学教育专业的选修课。通过学习,使学员掌握集合、映射、关系,数理逻辑、群与布尔代数、图论、组合论,指导小学数学教学。 10.基础英语(2)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144,其中电视课时30,一学期使用。 基础英语(2)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限选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初步掌握和运用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达到小学师资应具备的整体知识、文化水平和相应的业务素质。熟练掌握1200个左右词汇,认知2000—2500个英语单词,包括约300个常用句型和短语,能借用词典阅读浅易英语读物。了解两种语言的差异。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基础英语语法及2000—2500个英语单词,约300个常用句型和短语。 11. 创新教学 本课程3 学分,课内学时54 ,录像4学时。 创新教学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当前中小学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教学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教学创新能力,变传统教学为创新性教学。使教师的教学更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社会责任感,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培养适应新世纪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绪论—创新教学的时代意义;教学创新与素质教育;教学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创造性思维与教学创新;创新型教师的教学特色;创新型学生的学习特色;创新教学环境。 五、选修c类 1.中国美术简史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其中电视课时30,开设一学期。 中国美术简史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原是师范类专科美术教育专业的基础课。将它列入公共选修课,供具有一定美术基础知识的学生选修。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夏、商、周、秦、汉时期的美术,魏、晋、南北朝美术,两宋美术,元代美术,明代、清代美术等内容。 2. 外国美术史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其中电视课时30,开设一学期。 外国美术史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原是师范类专科美术教育专业的基础课,将它列入公共选修课,供具有一定美术基础知识的学生选修。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古代美术,中世纪美术,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美术,近代美术等。 3. 交响音乐赏析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学时,开设一学期。 交响音乐赏析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小学教师知道什么是交响乐、交响音乐、交响乐队及其编制。了解和熟悉中外交响音乐作曲家及其著名作品,了解著名交响乐团及著名指挥大师,培养小学教师对交响音乐的兴趣和赏析能力。提高小学教师的音乐素质和欣赏品位。 课程的主要内容:交响音乐基础知识,交响乐队基本常识,中外各重要时期的音乐家生平小传、历史贡献、风格特点。经典作品的赏析及主要主题旋律的记忆和听辨等。 本课程的录像教材34学时;vcd光碟全套15盘;配套文字教材《交响音乐赏析》并配送一张cd光碟“交响乐主题音乐精选”。 4. 合唱与合唱指挥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开设一学期。 合唱与指挥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小学教师了解合唱及合唱指挥的基本常识,掌握合唱指挥的基本技法,掌握多声部组织及教学的方法,了解对作品的分析、研究和处理方法,提高教师对课外合唱队、课内合唱教学的训练和组织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合唱与合唱指挥的基础知识,如何组建合唱队,声部划分、合唱排练方法、童声训练、多声部教学方法等。
全国电大系统及远程教育院校相关网址链接:
福建电大各部门网站 党政办公室 党委工作部 纪委办、监察审计处 人事处 财务处 发展规划处 教学管理处 教务处、评估办 考试中心、自考办 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处 科研处 团委 工会 教材发行服务中心 福建电大各专栏网站 电大时讯 评估专栏 校庆专栏 留学生同学会 福建电大各分校网站 福建电大福州分校 福建电大泉州分校 福建电大漳州分校 福建电大宁德分校 福建电大莆田分校 福建电大三明分校 福建电大南平分校 福建电大龙岩分校 福建电大农行分校 福建电大永安分校 福建电大邵武分校 福建电大漳浦分校
安溪工作站开放教育专科各专业简介
法学
小学教育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会计学
表格下载
电大学员基本情况登记表 安溪电大开放教育毕业生追踪调查表
开放教育总结性评估有关表格 开放教育法学、小教专科毕业论文封面参考格式
您是第位来访者
福建电大安溪工作站
地址:福建省安溪县凤城镇龙湖小区
邮政编码:362400
电话:0595-23236334
电子信箱:web@axrtvu.com